close

今晚去看了「第36個故事」首映
箇中的美味與恬淡的舒服
是近期國片裡比較欣賞可玩味的

片子中出現了幾次選擇題
很特別的表現方法
插入了幾個選擇題,讓真實的路人去回答

「撞車要賠海芋還是賠錢」
「得到1 筆錢,想要環遊世界還是先讀書」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在電影的環節中,插入了台北街頭上這樣即興的街頭訪問
很意外的,每個人的想法及回答有執著的肯定.有意外.有有趣..也有無經思考的天外飛來一筆
這些表現出來最重要的一個中心點
就是導演想要說明的這篇故事串連出來的主軸
也就是「心理價值」..

這不是部說教片,沒有用很多實證或故事來說明什麼叫做心理價值
是很舒服的,用生活及詼諧對話的情節
以及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來表現出這世界上每個人對於各種事物價值的定義
是不盡相同的
就算是每天生活在一起的人
對於同樣的東西
在心裡就是會有不一樣的分數

對我來說特別的有感受
因為我與你永遠達不成共識
是我們對這件事的心理價值認知有極大的差距
永遠無法說服對方
因為看這件事的比重根本就天差地遠
所以演變成各說各話

就像選擇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有人是希望成為兒子的驕傲
有人希望嫁一個好老公,有兩個小孩之類的
有人呢!是希望平安健康,可以看到明天的太陽跟月亮
有人則是認為最重要的是可以發呆與放空

有一個路人的說話時間最長
碰巧他說的這段話,之前我也曾與朋友討論過這樣的話題
大概類似於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純真,就像小孩子可以不用思考太多就表達出自然的反應
而成年後卻因為社會觀感及他人需要,變得一件事情要複雜許多
簡單的事情往往就會被曲解成不是原本的意思

這每天都在生活裡發生
說的話與做的事,甚至一個簡單的表情
往往反彈回來的或是自己認知的,就會變成不是表達者原本的意思
是保護自己嗎?是誤解別人?或者是其實根本置身事外純批判..好樂的輕鬆呢?

可以細細品味的情節很多
我最鐘意的是黑小美與白小美在自我對話的那一段
其中黑小美不願意承認自己心裡的不舒服,自我安慰根本就沒怎麼樣
甚至還堅持白小美亂講,巴哥明明已經死了哪是被帶走的
可是白小美一句又一句,說出了黑小美心裡面的不愉快,直直見血的掀出了記憶的不堪回首
黑小美最後終於不再那麼冷酷的說直說瞎話
終於露出了真實且落寞的眼神
安靜了

我們心裡面都住了這樣的兩個人
一個面對一個逃避
一個率真一個防備
一個明朗一個憂鬱
偶而A想要挑戰B,但B節節勝利的佔了上風的展現在性格上
但其實B根本不是內心發出真實聲音的那一個

而夢想與目標呢?
這又因為每個人生經歷的曲線而有不同的變化

我記得幼稚園時
有我人生第一個夢想
我希望明天就變成25歲
因為小太陽班的老師好漂亮
她說她25歲,我25歲時也要這麼漂亮..

國小後我有個簡單的夢想
希望有一天起床或放學後  家裡可以不要空蕩蕩的只有我跟電視和沙發
我不喜歡對著電視笑 也不喜歡和每天只能和自己說話

大學時代我的目標是有一天要有一個很棒的工作賺很多錢
不要再朝五晚九打了一堆工  可是剛好只可以吃飽而已

成了固定的上班族後
我希望可以放下這些煩躁虛空
到一個我喜歡的國家  探究我還沒經歷過的  一切皆未知的精彩生活

這麼多年
心裡發想了許多的夢想與目標
有些實現了 有些還在追尋中
現在呢

夢想和目標依然沒有停止過
只是夢想一個比一個更奢侈了

「第36個故事」
這是部很輕鬆有質感的片
就像吃了一餐很高級又優雅的下午茶,並伴隨著整屋子動人的旋律
細細品嚐這甜點及咖非的美味後
看到了它的深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ven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